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设“二元双制”现代产业学院 打造数字创意产业产教融合生态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3-06-02 浏览量:

一、基本情况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依托国家以及重庆市“双高计划”项目,全面对接数字创意产业链,不断创新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与华龙网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创新校企利益共同体新型态。一是完善“二元双制”体制机制,建设融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就业创业于一体的移动新媒体产业学院;二是建立“八融合”合作框架,打造“互融共生”校企命运共同体;三是重点围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多主体协同育人、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实习实训与就业创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校企“双主体、四平台、六要素”合作体系,形成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打造了数字创意产业产教深度融合的重庆样板。

二、合作模式

(一)“七同”生态合作与发展理念

移动新媒体产业学院全面推行协同育人,丰富传统办学模式,夯实校企主体地位,根据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开展专业建设。实现学校大门与公司大门同等;学校教室与公司办公室同化;学校教材与公司项目设备同用;学校教师与公司技术骨干同教;学校学生与公司员工同学;学校发展与公司发展同频;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的国家贡献同步。

(二)“八个融合”合作框架

全面推进校企专业群与产业群、课程群与技术群、业务群与实践教学体系、双创体系与创新链、师资队伍与人才群、就业体系与岗位群、质保体系与质量体系、品牌建设与媒体职能等八个对接融合。

图片1.png

(三)“246”合作体系

1.校企双主体。校企双方以产业发展的共同使命为落脚点,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借鉴bob·体育(中国)官方入口“二元制”的成熟模式,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二元双制”合作体制框架下的产业学院,形成两套体制、两个场所、两套师资、两重身份、两类课程、两套评价、两种成效的高度融合统一。

2.合作四平台。一是职教集团,产教资源的整合平台;二是专业共建,紧密对接产业的专业及专业群发展平台;三是产业学院,深化“产业链、教育链和创新链”三链融合平台;四是数字创意专业集群,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的教学平台。

3.合作六要素。一是实践教学;二是协同创新;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四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五是教学资源建设;六是学生就业创业。

三、建设机制

(一)合二融一共探产业学院七大机制

1.共管领导机制。成立产业学院理事会,由学校主要领导、企业高层担任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理事会设置理事若干,同时设秘书处,作为理事会的常设机构。产业学院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实行“产业学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秘书处以及产业学院负责人均由校企双方提名推荐。理事会主要负责产教融合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重大决策的审议,校企合作资金的审查,以及重大项目立项规划等以及其它合作发展中的重要事项。

2.师资互补机制。建立校企“双专业负责人制”,学院聘请华龙网管理人员、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为学院兼职教师,公司也根据需求或聘请学院专业教师担任相关部门副总经理、副总管,逐步实现了双方的“身份互认、角色互通”。 

3.专业共建机制。由公司调研并提出最新岗位需求和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向,增设相关专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公司岗位深层联通,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学校教师主要做课程的整体设计、体系性知识的讲解、对公司教师实践指导的提炼总结等工作;公司兼职教师主要从事教学项目的选择、经验型知识的讲解传授以及对学生实践操作的专门指导和作品点评。

4.品牌传播机制。依托华龙网独特的媒体传播优势,由华龙网派出专门人员负责学院以及专业的品牌形象打造,提升美誉度的日常工作,学院各部门负责支持配合,通过品牌美誉度来增强对学生家长的吸引力,提升学院及专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5.产学研创新机制。学校和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学院搭建产学研资源平台,包括建设合作培训中心、合作研发平台、合作生产项目和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

6.资源互助机制。着力数字创意市级示范职教集团平台建设,把公司产业资源支持和学院专业群设置对接,推动企业资源和学生工作双向“融入”。

7.文化交融机制。校企共同体的文化交融,从由表及里、逐步深化的三个阶段,从表层的“相互贴近”,到中端的“相互体验”,再到最后的“相互交融”。

四、建设成效

1.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合作期间华龙网成功申报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通过验收,完善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建设,制定了包含《数字创意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财务管理办法》《数字创意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人事管理办法》《数字创意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资产管理办法》《数字创意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鉴定考试管理办法》《数字创意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培训管理办法》等。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深度发展提供可持续保障。近年来,基地共接纳1800余人分批次、分阶段进行学生职业认知活动、职业体验走访参观、讲座沙龙培训、技能实践指导、集中项目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1+X职业证书培训和新职业人才培训,形成“企业实践课程体系”全覆盖。

2.校企试点共建现代学徒制专业

产业学院建设期间,成功申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招生招工一体化、教学管理制度、双导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与学徒制相关的制度体系,累计培养218名优秀学徒。校企共同工作制定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2个,开发和建设课程或资源26门,制定或修订课程标准28门,编著教材或讲义8部,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8个,建设教学资源库3个,共同培养校企专兼职导师56名。

3.共建核心课程资源+多层级推广平台

深入实施教学内容项目化,形成特有的企业课程讲议3套、专业课程教材2套、参与编制校本教材5套。联合数字媒体、影视节目制作、影视动画、环境艺术、产品造型等专业,打造职业类、专业类、公共拓展类课程资源8门,建成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数字媒体技术两个现代学徒制专业的学业资源平台,配合媒体营销专业逐步完善和运营媒体营销学业资源平台,建成影视动画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业资源平台。搭建重庆数字创意职教集团官网,中华文脉历史上网工程、市级双基地展标平台、学院官网、华龙网官媒等不同层级、辐射面广的推广平台。

4.“访验训”育人促创专业新高度

校企双方持续以“探索双主体办学、协同育人”为共同的纵深发展目标,在共同推进现代育人模式建设的进程中,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内涵。以“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形成模式”为原则路径,开展企业走访职业认知、校内外体验式和项目式技能集训实践、企业跟岗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实践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循环,积累人才培养实践经验。根据现代bob·体育(中国)官方入口理念,大学生阶段学习规划,大一组织企业走访参观,职业认知讲座。让学生与企业建立认识与了解,形成良好互动机制。大二组织企业体验式学习和企业项目实训。企业导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开展企业活动,讲解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综合素养,提高专业认识。以项目式进行工作和学习,全程按企业要求上下班管理制度,项目考核制度来执行,对合格人员颁发技能课程结业证书。大三组织企业跟岗实训及顶岗实习,对全部学习内容进行融合和提升,达到企业用人的岗位能力需求。

5. 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

服务乡村振兴,校企共建数字媒体产业运营中心、乡村振兴数字创意中心,共建美丽乡村。制定国家、地方和行业技术标准、能力标准 6 项;完成科研课题 12 项,完成技术成果转化 10 项。服务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成世界技能大赛 3D 数字游戏中国集训基地,并成功举办世赛重庆选拔赛。

6. 校企协同共育产业精英人才

校企共建“曹小卉大师工作室”(国家级),培养企业导师34 名与学校导师 22 名;共建“重庆历史文化上网工程”“非遗产品数字化设计与研发中心”“数字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性开发,助力重庆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建设。依托九龙众创空间,聘请企业导师孵化项目35 个,注册公司 20 个。

五、特色与创新

(一)深度改善实践育人环境

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产业学院结合专业培养标准和实践教学特点,共建系统化的实践教育资源环境,助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实施;共建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仿真)职业环境感的实验实训场所;共建公司新产品开发、员工培训、学生实习、就业和师资培训等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改变学生到公司只是进行毕业实习的境况,使学生能够到校外基地完成在校内无法有效实施的培养目标任务。基本技术技能训练实现教室与实训室结合,综合技术技能训练实现实训室与生产工场结合,创新及研发能力训练实现毕业设计与研发服务结合,大量引人公司真实项目,在校企双导师制下让学生切实受到现代职业训练。

(二)引领国内数字创意专业群建设

创新专业群bob买球、“四双一体系”特色学徒制育人模式与“专美融合、五阶递进、育训结合”美育体系,获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 3 项;参与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动画”职教本科专业标准编制,指导同类专业建设。

(撰稿人:王欢、马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