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信息工程系“向心而行 以美育人”

——五维度打造特色美育体系


发布时间:2023-11-01 浏览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时代美育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从而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以美养德、以德塑魂,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结合系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持续加强美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坚持创新,强化美育课程建设

信息工程系持续加强美育课程建设,构建以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10门优质公共艺术课程,涵盖音乐、舞蹈、非遗、美术、摄影、影视等多个门类。积极开发美育在线开放课程,多种方式引进校外优质资源,进一步增加课程供给。支持学生在相关bob体育app、网络平台选修公共艺术课程,认定相应学分,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以数字媒体专业、软件专业等为试点,开展美育类专业限选课程思政改革,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推动美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

信息工程系始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工作,聘请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设非遗类专业限选课程,举办非遗文化专题讲座,广泛聚集对非遗感兴趣的人才,形成保护和传承非遗的人才梯队。让青年学子们走进非遗文化,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是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再感知的有效尝试。

二、德美共育,厚植美育育人载体

信息工程系强化课程思政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中融入红色美育、生态美育、乡村美育等思政元素,以课程实践浸润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代设计赋能。2023年9月,信息工程系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立志于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持续多年开展乡村志愿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围绕“以美育人,向心而行”品牌主题,“以美育文化赋能,共绘美丽乡村”为理念,再一次来到系学生社会活动实践基地阿城区舍利街道丰收村,开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墙体彩绘这一乡村文化载体,在乡村开展“沉浸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这一形式既能宣传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又能发挥乡村环境美育职能,开发乡村美育课堂,激活人民精气神,培育文明乡风,更有助于增强村民对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三、整合力量,建设美育师资队伍

信息工程系通过美育教师、思政教师、企业导师三支队伍协助打造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化氛围,让校园文化环境成为推进美育和三全育人建设的坚强后盾。

一是组建专业的美育教师队伍。首先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传授和培养工匠精神和美育意识的能力。信息工程系将对教师工匠精神和美育背景的考察和评估作为招聘新进教师的考察条件中的重要一项,确保招聘到具备相关背景和能力的教师。其次,每学期系里组织各专业教师参加各类美育和工匠文化培训课程,让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这些培训和研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工匠精神和美育的理念和方法,并将这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工匠技能和审美水平。此外,各专业定期开展课外分享会,介绍本专业的“美”,例如诗词分享、花艺培训、歌曲鉴赏、手绘疗愈等,专业交叉,学科融合,多方面开拓学生视野,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二是构建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的思政队伍。信息工程系以班主任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的直接引导者,掌握着学生的心理动向,在日常工作方法中融入美育理念,通过班会、谈心谈话、心理活动、参与比赛等方式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模式为启发式教育模式,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使认知教育上升到美感教育,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三是健全校外专家和企业导师队伍。构建学生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需要校外企业导师的协助,信息工程系通过完善校友库、企业库、导师库,将校外导师和企业交流加入第二课堂,设置第二课堂学分实施细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校外导师的力量,例如开展企业导师讲座、校友“传帮带”、导师一对一帮扶,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对美的认识,提升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就业或创业。

四、寓教于景,拓展美育育人深度 

高职bob体育app是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也是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进行美育的重要场所。龙建院具有一湖(翔鹅湖)、两园(热能文化园、桥梁文化园)、三馆(游泳馆、图书馆、体育馆)、四场(鲁班广场、行知广场、炎培广场、丁香广场)、五区(家属区、运动区、生活区、教学区、实训区)的校园建设格局,整体营造了一个富有艺术气息和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实践和细节。

在此基础上,信息工程系以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载体,设计了涵盖主题团日、社会实践、心理健康、学习园地、实习就业等板块,内容丰富活泼并适时更新,充分展现了班级特色、师生风采和发展动态,信息工程系的简介和历史,更是让师生们加深了对本系底蕴的了解。信息工程系还通过标识、展示、布景、设计等手段,将楼内墙面、角落等区域打造成生动形象的党建文化宣传阵地,在彰显党建元素、传递党建声音的同时,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全系师生对党的忠诚和热爱。

五、数字美育,助推美育传承推广

一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主场所。党的二十大中指出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现阶段“00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力军,作为“移动互联网一代”的特点,他们喜欢尝试网络新鲜事物,喜欢通过自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信息工程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社交软件平台,例如抖音、微信、微博、哔哩哔哩等,注入育人内容,弘扬主旋律,传递青春正能量,如创办“德能有信、行知意工”微课公众号,发布系里活动、学生作品和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工匠精神和美育的重要性,迄今已发布新闻32篇,视频17个,师生关注人数2100余人。信息工程系通过视频号、抖音号等自媒体平台宣传榜样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导学生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同时,信息工程系利用学校VR校史馆、VR校园,为学生创造更加沉浸式和互动式的美育体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校历史,实现校园“云”畅游。

二是以美育校内实践基地为依托。2023年5月,为发挥劳育和美育的综合育人作用,以劳铸魂,以美育心,积极创新教育途径,扩充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实效,信息工程系成立了美育校内实践基地并以此为依托,举办了各类美育、劳育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如举办学生DIY鲜花口罩创意大赛,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意识和创新思维。信息工程系在校内美育实践基地,开展向日葵种植活动,吸引全系2000余名师生热烈响应和广泛参与,从栽种、浇水、施肥到补种、封垄,都由师生们亲自动手完成;随后又开展了除草劳动教育活动,并以“中国丰收节”为契机,开展向日葵采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并得到了哈尔滨广播电视台的宣传报道。种植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获得劳动带来的乐趣,从中体会到生命成长的不易,同时也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这也是信息工程系开展劳育、美育教育的一个环节。美育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旨在把学校劳育、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各专业的有机融合,积极探索校内外劳育、美育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强化实践体验,开启共建共创文化育人新模式。

(作者: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吴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