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推动非遗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24-03-11 浏览量:

近年来,东营职业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孔子学堂为载体,以兴趣为主导,以创新创业为驱动,探索非遗文化育人机制,推动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形成了“文化立校 特色兴校”的学校特色。

一、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

东营职业学院将东营本土非遗作为特色教学资源有效融入的课程体系中去,对非遗采取“在场”的活态化教学路径和“原境重构”式的、现场演练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处于原生态和“本真性”状态的非遗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开设传统文化体验式选修课。东营职业学院面孔子学堂向全校学生开设《中国传统民间手工工艺-布偶制作》《古琴初级教程》《茶文化礼仪》《茶的品鉴艺术》《戏剧表演艺术》《楷书书法入门》等体验式选修课程,通过超星、学习通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面向全校学生选修。课程以知识普及、兴趣培养、技艺传授为核心内容,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择课,每门课程结业取得2学分,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片1.png

加强与东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社会团体联合,自2017年开始,东营职业学院每年举办“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传统手工艺进校园活动。东营市民间艺术家分别向学生们展示其创作的剪纸、烙刻葫芦、内画、面塑、布老虎、泥陶、宫扇画、芦苇画等民间艺术精品,并现场示范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之美和其内蕴的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二、传承非遗文化,打造特色社团 

东营职业学院孔子学堂组建了以非遗传承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和艺术创作团队,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学校孔子学堂成立了吕剧协会、古琴协会、茶文化协会等,通过参观、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切身感受吕剧的文化魅力和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特色,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将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让同学们感受到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同时完成了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图片2.png

三、做好非遗社会服务  蹚出非遗传承新路

东营职业学院孔子学堂以传承和创新为目的,面向社会开展非遗志愿服务,发挥辐射效应,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和受益群体。

为了提升非遗传承功能和文化育人功能,东营职业学院孔子学堂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李光祥、刘培宗等一批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传承非遗技艺。2023年12月,苇编手工艺“非遗”传承人李光祥的《芦苇手工艺传承创新平台》通过山东省第二批bob·体育(中国)官方入口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验收,促进苇编手工艺文化传承教学、技术培训及研究推广,推动了黄河三角洲芦苇手工艺文化的传承推广和创新发展。

2023年4月,国际青少年“黄河文化”交流营到访孔子学堂,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孔子学堂的师生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次活动以体验为精髓,以文化为主线,分别体验了茶艺、旗袍、汉服及书法等传统文化项目。通过体验式、立体式、多元化、趣味化的研学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青少年的友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更让同学们体会到,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东营职业学院孔子学堂持续打造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今后该校还将开展更多的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培育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弘扬黄河文化,讲好东营故事。

(供稿:王新刚 通讯员:高锐)